2014-6-4 10:18
KTfonnd
轉載《美國對烏克蘭做了什麼》
顏色革命,又稱花朵革命,是指20世紀末期開始的一系列發生在中亞、東歐獨聯體、中東地區等國家的以顏色命名,主要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美國及西方則借助軍事干預手段支持的政權變更運動。在美國及西方勢力一手主導下,世界範圍內不同國家已經發生的一系列「顏色革命」過程,不難看到其帶來的結果是國家分裂與社會動亂。譬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鵝絨革命,分裂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獨立國家;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推翻了謝瓦爾德納澤政權;烏克蘭的栗子花革命(又稱橙色革命),實現政權更迭;伊拉克的紫色革命,借助美國軍事力量推翻了薩達姆政權,成立親美政府。
二○○四年底,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尤先科被支持者擁上總統寶座,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烏克蘭人一度相信,尤先科會領導他們過上西歐人一般的好日子,一覺醒來,才驚覺生活比以前更加艱難。五年後的今天,尋求連任的尤先科僅獲得可憐的百分之五支 持率,當他無可奈何地宣佈敗選時,神情是何等的落拓。
時至今日,烏克蘭人應該知道,能「革命」不一定能夠治國,會治國的不一定擅長「革命」。烏克蘭和俄羅斯有獨特的歷史淵源,與歐洲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禁用俄語、只投靠西方,不適合烏國實際國情。「盲目效仿、跟隨」西方所謂民主,最後又以「革命」方式趕走自己選出來的總統,不僅無法帶給烏克蘭繁榮,反而墜入無休止的「民主怪圈」。評論家們都說,尤先科遭無情拋棄,象徵轟動一時的「橙色革命」已黯然褪色。
從烏克蘭事件中看出,美國及西方推動「顏色革命」的主要手法,是竭力製造干涉他國內政的理論和政策依據,奪取外交與道德上的制高點。「民主和平論」、「人權高於主權論」、「新干涉主義」等口號式理論甚囂塵上。與此同時,美國對一些國家投入了巨額的以推進「民主」、「改革」為目標的選擇性經濟援助,通過各種管道從價值觀念上向這些國家「輸出民主」,逐步形成了左右這些國家政治走向的能力。美國及西方一方面通過非政府組織展開活動,另一方面幫助當地建立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組織,然後借助這些組織煽動「民主運動」,通過代言人為推動「民主運動」製造輿論、搖旗呐喊。美國利用一些國家實行多黨制和建立三權分立制度的機會,不斷加強所謂的「司法獨立」和「司法交流」,從理論到實踐上否定這些國家司法 制度的權威性與合理性,並向其灌輸西方的司法理念和制度規範。當「革命」形勢出現後,即開始對美國支持的反對派領袖大加讚賞和支持,給反對派以廣泛的國際輿論支持;而一旦「革命」成功,美國媒體便迅速將消息傳遍世界,借此推動「多米諾骨牌」效應。對「顏色革命」的成功者予以鼓勵,將其完全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今後,烏克蘭註定要在理想與現實、東方與西方間跌撞,艱難前行,而這種悲劇性反映在現實上,就是亞努科維奇政府的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街頭對壘以及在外部俄羅斯與美歐之間的拉鋸外交戰。即使眼下的街頭抗議能夠很好化解,烏克蘭未來恐怕也很難走出這種分裂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