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6 05:08
宅~有何不可
歐俄美首腦今演最尷尬碰面 晚宴美俄“分餐”
[img]http://imgcache.sina.com/?s=U8Y1SAfHAaXBUcKrM21Kw8D3IAQd%2F6HDQ5Y2R3WZHtVGAtEsOwvvAbk1Pdn2Tu1G2ugiBxhEOs0TTo1VUrXwYfitVt3NO9MfR[/img]
5日,比利時佈魯塞爾,“開除”瞭普京的七國集團領導人舉行會晤。
[img]http://imgcache.sina.com/?s=nnSMytSlqYBfwc1Kjnh0fs1Syp90hsFxqpBgrqB6jpRghcCFrZeLtdSVoZOTtjlyiaO7ueSdtau%2FxciBra%2BP3fiJzYxkuq%2F97[/img]
整個世界都記得,(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出示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在安理會搖動一些裝有洗衣粉的試管。
—普京
[img]http://imgcache.sina.com/?s=FL4FQQfEOpUVj%2FCBE21X%2FMXJTQOVC5UlgQSZJ1RbGN3Z%2F%2FPkPqxBgAfMJoi2NDHpDBfcPrhRjB%2F4QnyiO%2BkIVCvoXpEahNM0c[/img]
我們也許與普京有分歧,但是我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數百萬俄羅斯人民在二戰中獻出生命,我們才能獲得解放。
—奧朗德
七國(G7)集團領導人在佈魯塞爾結束首日會晤後,於5日凌晨發表聯合公報,威脅對俄羅斯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
[b]指俄“非法吞併”克裡米亞[/b]
公報稱,俄羅斯“非法吞併”克裡米亞和致使烏克蘭東部地區局勢不穩定的行動不能接受。公報呼籲俄羅斯承認烏大選結果,從俄烏邊境完全撤離武裝力量,阻止武器和武裝人員進入烏克蘭境內。
公報稱,如果事態發展需要,“準備採取更多有針對性的制裁措施,使俄羅斯付出更大代價”。自3月下旬至4月底,美歐以俄羅斯“幹預”烏局勢為由,對俄實施瞭兩輪制裁。
美國總統奧巴馬3日在訪問波蘭時提出一項10億美元計劃,以加強在歐洲軍事部署。輿論認為,奧巴馬此舉意在促使七國集團和歐盟能對俄進一步施壓。
七國集團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和日本,1997年因俄羅斯加入而成為八國集團。今年3月,七國集團決定聯合抵制原定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峰會,改在佈魯塞爾舉行七國峰會。
分析人士稱,雖然七國集團公報措辭強烈,但並沒有立即追加對俄制裁,這說明七國領導人仍希望為與俄對話創造條件。
[b]普京否認幹預烏東部局勢[/b]
未能出席七國集團峰會,普京也沒有閑著。他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暢談自己訪問法國出席諾曼底登陸紀念儀式的打算。
西方國傢一直指責俄羅斯秘密派兵在烏克蘭東部。普京否認,“證據在哪?拿出來讓我們看看!”
“整個世界都記得,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出示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在安理會搖動一些裝有洗衣粉的試管,”他說。普京說,美國沒有資格對俄羅斯指手畫腳,“我們在國外幾乎沒有軍事力量,但看看,世界上到處都有美軍基地和美軍部隊。”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莉先前指責普京效仿納粹頭子希特拉的做法,試圖改變東歐版圖。對此,普京在採訪中回應說:“最好不要與女人爭吵。”不過,普京認為,希拉莉的表態屬於極端言論。“當人們把邊界推得太遠,不是因為他們強大,而是因為他們虛弱,”他說。新華社電/專稿
[b]焦點[/b]
[b]歐俄美首腦今上演“最尷尬”碰面[/b]
[b]參加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普京與歐美首腦正“鬧彆扭”,如何會面成焦點[/b]
[b]外交晚宴 美俄“分餐”[/b]
“奧朗德周四晚上肯定不會挨餓瞭”。
在6日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日前夕,美國媒體如此調侃。當天,包括美俄在內的19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將來到法國諾曼底,隆重紀念1944年那一次盟軍改變世界的戰鬥。
這原本應是一場彰顯歐俄美合作的紀念活動,但因為烏克蘭問題,這一場首腦聚會變得異常“糾結”。
為瞭避免“冷戰”已久的奧巴馬和普京見面,奧朗德5日分別準備瞭兩場晚宴,招待這兩位總統。他將先和奧巴馬共進晚餐,兩小時後再和普京一起吃飯。
除瞭用餐有“特殊安排”,美俄兩國外交人員也絞盡腦汁,他們要確保本國總統和奧朗德有足夠的會面時間,但又要避免奧巴馬和普京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點,以免“尷尬”。據悉,兩國外交部門還特意通知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的主辦者,要求他們為奧巴馬和普京準備不同的進城路線,以免不小心打瞭照面。
但無論如何,總有一個時刻,所有出席紀念活動的領導人會聚在一起。
“6月6日,我們都將會在一起吃午飯,然後拍照。這張照片會包含所有來參加活動的國傢元首和政府首腦。”奧朗德說。
當然,為瞭表示“不向普京妥協”,奧巴馬已表示,不管是吃飯還是拍照,都不會和普京挨著。
[b]見不見普京 這很糾結[/b]
前蘇聯在二戰中發揮重要作用,付出重大犧牲,因此,辦二戰紀念活動,當然不能不邀請俄羅斯,但是,在雙方正“鬧彆扭”的時候,普京來瞭,見還是不見?該如何見?就成瞭一個麻煩問題。
作為東道主的法國首先開始“頭疼”。
一個月之前,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宣佈,他邀請瞭普京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而普京愉快地接受瞭邀請。
為此,奧朗德不得不做出多次解釋,表示自己邀請普京隻是因為俄羅斯民?在二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我們也許與普京有分歧,但是我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數百萬俄羅斯人民在二戰中獻出生命,我們才能獲得解放。”
“如果沒有東部戰線,盟軍不可能在諾曼底登陸,所以我對普京說,我們歡迎他作為俄羅斯人民的代表出席紀念儀式。”奧朗德如此解釋。
既然不得不碰面,一些國傢各自計劃如何“疏遠”普京。
法國的消息甫一宣佈,白宮就表示,奧巴馬不見普京。英國女王也表示不會見普京,德國總理府也放出風聲,可能不會和普京舉行雙邊會面。加拿大總理哈珀也明確表示,不會和普京見面。
[b]最大亮點是“握手”[/b]
不過,隨著紀念活動越來越近,情況也發生轉變。在普京離俄赴法之前,俄羅斯總統府的幾項聲明,令普京此行變得沒有那麼“孤單”。
英國最先“妥協”。
2日,普京的新聞秘書透露,已經商定,普京將於6日與英國首相卡梅倫進行雙邊會晤,俄方準備討論任何問題。隨即,英國首相府也發表聲明,確認這一消息。
聲明中稱,為緩解烏克蘭緊張局勢,卡梅倫將在會談中向普京發出“非常明確和強大的信息”。
接下來,德國也被“說服”。3日,克裡姆林宮確認,普京將在6日上午與默克爾舉行會晤。當天普京還與默克爾通電話,討論瞭烏克蘭局勢。
普京也沒有放棄“爭取”奧巴馬。4日,普京說,見不見面是奧巴馬的選擇,但“我已經做好準備對話瞭。”
不過,白宮的回應依舊是“沒有見面的計劃”。
因此,在6日多國首腦齊聚諾曼底時,奧巴馬是會選擇對普京“視而不見”,還是會假作“不期而遇”,就成為當天最大“看點”。
除奧巴馬外,另一個不得不碰面的重要人物,是烏克蘭候任總統波羅申科。
4日,普京發言人表示,在紀念活動時,普京和波羅申科在同一個小組,所以完全排除接觸是不可能的。
波羅申科表示,願意見面,而普京也回應,“不會躲避與任何人的見面。”
6月6日,法國諾曼底,普京將如何“登陸”,這場“尷尬”的紀念峰會又將如何上演,吸引世界目光。
新京報記者 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