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金正恩手握新王牌武器 價格低廉讓朝軍用得起(圖)


2016-4-12 16:03 宅~有何不可
金正恩手握新王牌武器 價格低廉讓朝軍用得起(圖)

[table]
[tr]
[td]
[img]http://n.sinaimg.cn/mil/crawl/20160412/rPk_-fxrcuyk2762945.jpg[/img]
朝鮮遠程火箭炮發射訓練。
[/td]
[/tr]
[/table]
  朝鮮媒體近期集中報導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再次指導軍隊試射大口徑多管火箭炮。在此前後,朝鮮陸續向其東部海域發射飛行物,每次均連續發射數枚。從飛行物彈道和發射數量分析,這是火箭炮發射的遠程火箭彈。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火箭彈的射程已達到200公裡,遠遠超過傳統火箭炮數十公裡的射程。
  長期以來,彈道導彈和火炮一直是朝鮮威懾韓國的重要手段,前者可以攻擊韓國縱深目標,且難於攔截;後者雖然射程較近,但卻可以從北方前沿陣地攻擊首爾市區。近期頻繁亮相的遠程火箭炮,集合瞭這兩種武器的特點——其既有近似於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能夠覆蓋韓國的縱深目標;[b]又有相對低廉的造價,可以大量生?和使用。[/b]雖然火箭炮隻是一種戰術武器,[b]但在朝鮮半島的特殊地緣環境下,遠程火箭炮卻可能?生戰略威懾作用,成為朝鮮手中的一張新“王牌”。[/b]
 [b] 遠程火箭炮獲朝鮮青睞[/b]
  現代火箭炮的大規模使用始於二戰時期。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火箭炮射程逐步提升至數十公裡,精度也逐漸改進。但總體而言,與同時代的火炮相比,火箭炮主要仍屬於野戰用途的“面殺傷”武器。不過,在特定情況下,火箭炮的作用也可以提升至戰略層面。
  例如,國際社會嚴格控制彈道導彈技術擴散,300公裡以上射程的彈道導彈及火箭技術均在受控之列。因此,一些國傢開始發展射程超過100公裡的遠程火箭炮。此類火箭炮的威力略小於短程彈道導彈戰鬥部,但射程已經足夠滿足中小國傢相互對抗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導彈的製造技術相對複雜,價格高且數量有限,主要依靠高精度、大威力的戰鬥部對高價值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而火箭炮的發展則簡單許多,研製火箭彈時,通常不必考慮成本高昂的制導部分。即使是新型的遠程火箭彈,也隻是加裝簡易制導裝置。這使得遠程火箭炮經得起大批裝備和使用。
  對於朝鮮而言,遠程火箭炮的上述特點,正符合其需要。朝鮮雖然掌握瞭彈道導彈技術,但彈道導彈製造成本相對高昂。即使如傳說的那樣,朝鮮有數百枚短程彈道導彈,其也不足以覆蓋韓國全境的所有重要目標,更不必說還要考慮美國在東亞的基地。此外,如果美韓加強導彈防禦系統建設,朝鮮彈道導彈有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被攔截概率。如果要達到原有的毀傷效果,朝鮮就要不得不投資製造比現有數量多得多的彈道導彈。這可能是朝鮮經濟難以承受的。
  而發展遠程火箭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經濟上,要達到同樣的毀傷效果,經濟上更為低廉;軍事上,對首爾等大城市形成瞭致命威脅;在技術上,即使美韓能夠用導彈防禦系統攔截朝鮮的遠程火箭彈,也是完全不劃算的買賣——一枚火箭彈比一枚“愛國者”或“薩德”要便宜得多。而且,面對成百上千密集襲來的火箭彈,反導系統也很難充分發揮作用。
  受蘇系裝備體系影響,朝鮮陸軍一直都裝備有大量火箭炮。在延坪島炮擊事件中,朝鮮軍隊正是靠著一個122毫米火箭炮連,在簡易陣地上完成速射,就對延坪島實現瞭火力覆蓋。而當韓軍根據雷達測量的位置進行反擊時,朝鮮的火箭炮發射車早已撤離。如果將首爾和韓國縱深城市作為目標,朝鮮的遠程火箭炮部隊可以發揮同樣的作用。
  作為技術進步的結果,2015年10月,朝鮮在其?兵式上公開瞭一種新型火箭炮。當時,美韓人士根據該火箭炮的外形推斷,其口徑可能達到300毫米,其射程約為170公裡。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根據今年以來的試射數據,這種火箭炮的射程達到200公裡——可以覆蓋韓國?大部分國土。
  朝鮮新型火箭炮的威脅不僅來自其射程。根據朝中社公佈的試射照片,這種300毫米火箭彈的彈首裝有舵面,尾部也安裝有尾翼,顯示這種火箭彈具有一定的末端制導能力。隻要加裝簡易制導裝置,其制導精度顯然都會大大高於普通火箭彈。此外,從?兵式上看,新火箭炮的底盤還採用瞭新型卡車底盤,發動機功率更大,使該型火箭炮應當具有相當強的機動能力。這些改進意味著其對韓國的毀傷能力遠遠高於傳統火箭炮,且反應速度和生存性更佳。
  [b]各種改進適用多樣化任務[/b]
  朝鮮對於遠程火箭炮的改進,並不僅僅隻限於精度、射程,還考慮到瞭其執行多樣化任務的可能性。不久前,朝鮮媒體發佈關於新型火箭炮試射的新聞時提到,朝鮮炮兵發射瞭“碎片地雷彈、鑽地彈、散佈彈”,試射的結果證明“混合高能源物質而提高威力的火箭彈戰鬥部的破壞殺傷力非常驚人”。
  如果這條新聞報導是真實的,則其顯示朝鮮已經為遠程火箭炮的彈藥研製瞭多種不同用途的戰鬥部。
  對於朝鮮報導中提到的“混合高能源物質”戰鬥部,可能表明這種火箭的裝藥使用瞭新型炸葯與金屬粉混合的類型。這種混合裝藥威力巨大,常用於裝填航空炸彈。通過金屬粉的燃燒,其可以?生更高的超壓和溫度。
  至於報導中的“碎片地雷彈”,可能是指反人員或車輛的地雷佈撒器,主要是用來對付步兵和裝甲集群的進攻。一般而言,在一枚大口徑火箭彈內,可以裝填數枚或數十枚地雷。火箭彈發射後,在抵達目標區上空後打開戰鬥部,拋撒反人員或裝甲地雷,這可以短時間內佈設較大的雷場,以遲滯敵方的進攻。
  報導中所謂的“散佈彈”,應該就是指反人員和車輛用的集束彈藥。用通俗的說法,可稱為“子母彈”。此外,報導中所說的“鑽地彈”較為新穎,如果朝方火箭彈的戰鬥部可以用於精確打擊工事“點目標”,那確實是難以想象的精度。朝方是如何實現制導的呢?一種說法認為,朝方可能是使用瞭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在火箭彈戰鬥部加裝瞭衛星制導組件。當然,朝方也可能使用瞭復合制導模式,比如在火箭發射後採用慣性制導,末端則採用衛星制導校正。
  總的來看,在信息技術、自動化水平、工業能力、財政實力等各方面均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朝鮮有選擇地發展瞭機動性、射程、精度和戰鬥部類型並重的新型大口徑火箭炮,這可算是一種“田忌賽馬”式的發展策略。外界經常認為朝鮮的宣傳有一些難以理解的情緒化傾向,但從遠程火箭炮的發展來看,最起碼在裝備發展的具體問題上,朝鮮不僅精於算計,而且懂得如何結合自己的條件去發展裝備。
 [b] 韓方視為重大威脅[/b]
  “天下無敵的朝鮮炮兵部隊大口徑火箭炮也處於待發的狀態,以使青瓦臺頃刻間化為焦土”,“朝方一按鍵,它就會變成火海;朝方一打擊,它就會燒成灰燼”,朝方部隊已經做好瞭“暴風作戰”和“閃電作戰”的萬全準備,“以便隨時滲透南朝鮮作戰地區,一口氣攻佔青瓦臺等主要目標”。
  從朝鮮的類似宣傳可見,大口徑火箭炮已經成為朝鮮對韓國實施威懾的重要籌碼。對於韓國而言,這一問題也確實難以應對。
  盡管韓國官方並未確認朝鮮300毫米火箭炮的具體數據參數,但有韓國軍事專傢指出,如果朝鮮新型火箭炮的射程達到200公裡,並裝載簡易制導系統,則理論上說,朝鮮炮兵能夠從“軍事分界線”直接打到駐韓美軍平澤基地以及韓國三軍指揮中心所在地——?龍臺。而且,由於火箭炮火力密集,美韓軍隊“不可能徹底防禦”這種威脅。
  前駐韓美軍司令貝爾曾說過,美軍駐韓總部之所以要從首爾向南搬遷至120公裡外的平澤,就是為瞭避開朝鮮的遠程火力。當時,這種“遠程火力”主要是指身管式的大口徑遠程火炮。但現在,如果朝軍300毫米火箭炮形成戰鬥力,等於讓駐韓美軍“重陷險境”。此外,射程延伸還帶來另外一個優勢——朝方可以將新型火箭炮藏在自己腹地的堅固發射陣地,依托洞庫坑道和預設陣位,就可以封鎖韓國的仁川等貿易“咽喉”。
  此外,可能是最讓美韓擔憂的是,當前韓軍尚無能夠攔截大口徑火箭炮的技術能力,即使是目前正在開發的韓國型反導系統和美軍意圖部署的“薩德”系統,也並不適用於對付火箭炮。而且,韓國型反導系統——所謂的“殺傷鏈”系統最快也要於2025年左右才能研製完成,屆時朝鮮火箭炮很可能又升級出瞭新的版本。
  由於韓國難以進行攔截,因此韓方很可能隻有通過戰術上的“先發制人”,才有可能消除這種威脅。也就是說,當朝鮮打算使用這種火箭炮時,韓軍必須想方設法提早發現並摧毀朝鮮的發射陣地。通常而言,朝鮮炮兵部隊開火前有一定的準備時間和動作,憑藉衛星、無人機等先進的偵察手段,美韓方面在理論上可以提前探測到相關徵兆,併進行“預防性打擊”。
  不過,車載型火箭炮的最大優勢恰恰是機動方便,發射迅速。朝軍火箭炮很可能隻是在發射前的幾分鐘才開出洞庫,然後在洞庫出口附近的陣地上迅速齊射全部火箭彈,再以最快速度撤回洞庫之內,“打瞭就藏”。這一過程可能總計隻有不到十分鐘時間。因此,美韓的“預防性打擊”恐怕隻能是存在於理論上的選擇。
  總之,朝鮮遠程火箭炮的出現,在戰術層面對韓國構成瞭極大挑戰,也確實增強瞭朝方對韓方的威懾能力。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朝方還會繼續升級和展示其遠程火箭炮,以強調其軍事實力,加強其對韓國的威懾效果。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