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8 18:09
宅~有何不可
太累瞭!明仁天皇欲生前退位:1年處理千份檔案
[img]http://imgcache.sina.com/?s=ENnCpNlWNophjrXaX7EXEM3oH8b%2BRJwaV8KhhAkqeqwKQ%2FjRk9lONpF1i5EZivRyWK3LN%2FIWDGARmum4mAEDR3wOOLDGb%2F1CV2VlmtEBj5lrGQHHS96uZ7xxj4pAkCkqc4EzI[/img]
8月8日,日本明仁天皇通過視頻向外界表達瞭生前退位的強烈希望。(網站截圖)
原標題:日本天皇欲生前退位或因不堪重負:一年處理千份檔案
中國網新聞8月8日訊(記者戚易斌實習記者孫婕) 日本天皇8日下午通過視頻表達瞭欲實現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身體逐漸衰退的情況,天皇稱“擔憂或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徵天皇的公務”,向國民謀求理解。
現年已82歲高齡的明仁天皇每日仍馬不停蹄於各類公務與宮中祭祀活動,幾乎完全沒有休息日。盡管如此,宮內廳卻聲稱無法針對天皇實施“減負”計劃。那麼,天皇的公務都有哪些,是否如他所說的讓人不堪重負呢?
公務繁多 明仁天皇超負荷工作
日本《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天皇的工作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第二類是出席各類典禮儀式及慶典的“公開行為”;第三類則是具有私密性質的外出及宮中祭祀等“私人行為”。雖然宮內廳將第一類和第二類視為“公務”,但沒有針對性的明確定義。
“國事行為”包括召集國會及公佈法律等諸多內容,但占?大比重的是裁決內閣寄來的檔案這一事務。僅去年一年,明仁天皇便處理瞭大約一千份檔案。此外,明仁天皇還需要在理解每一份檔案的基礎上署名並蓋章,即使在地方訪問中或是靜養休息中都會收到檔案,天皇根本無暇休息。
除此類“國事行為”之外,天皇的“公開行為”也是不小的負擔。自新年慶典起,無論是在春秋季的園遊會上,還是在國賓的歡迎儀式上,明仁天皇每年大約需要接收來自各類勳章授章者至少100次的拜謁,而在舉行國民體育大會及全國植樹節等重大活動時,天皇的地方訪問行程也很密集。去年除去靜養時間,明仁天皇的腳步遍及瞭日本的15個縣29個市11個町。
根據宮內廳的數據顯示,若將明仁天皇於74歲(2008年)一年間的公務總量與昭和天皇在同一年齡的公務總量相比較,明仁天皇會見外國賓客及駐日大使的次數是昭和天皇的1.6倍,接見駐外大使的次數是昭和天皇的4.6倍,地方訪問的次數則是昭和天皇的2.3倍。
光鮮的“象徵”背後是什麼
若想繼續深入挖掘天皇公務繁重的原因,就不能不提到天皇作為日本和日本國民象徵的重大意義。比如,在受災地對災民進行慰問等公務活動中,宮內廳官員稱,“原本隻是想通過具體活動體現天皇的職責,結果同時也在無形中增加瞭天皇的工作量。”
據悉,自皇太子時代起,明仁天皇便常年持續工作,公務繁多。以各自治體輪流舉辦的“全國豐富海?大會”為例,天皇自皇太子時代起到現在為止,從未缺席過該大會。據相關人士稱,在此前為天皇制定的減負方案中,也曾出現過讓皇太子夫婦繼承此類公務活動的提案,卻被天皇否決瞭。
雖然宮內廳已經在天皇夫婦意見的基礎上努力調整各慶典儀式及活動的內容及日程,卻怎樣都無法減輕天皇的負擔。明仁天皇在2012年的某次記者招待會上就“減負”一事回答稱,“在公共活動中,由於必須秉持公平公正原則,所以減負一事不得不深思熟慮。”
天皇與憲法“政治”焦點惹爭議
二戰後,擔任諸多公務的天皇與憲法之間的關係廣受爭議,其焦點便是政治。二戰後日本憲法規定,天皇隻能行使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此外,日本政府也站在瞭將天皇的公共行為視為公務的立場之上。
圍繞天皇公開行為之一——國會開會式上的致辭一事,在1951年正式簽署舊金山和約之後,日本國會上的爭議聲便綿延不?。盡管還不清楚當時的社會輿論對於和約的締結呈何種態度,但天皇在致辭中吐露出“不勝喜悅”這一帶有個人意見的詞語後,此事因被視為“天皇政治運動”而廣受爭議。
在60年代的國會,即使天皇的不同國外訪問行程屬於相同的公共行為,但其具體目的地及時期卻是由“當時政府的意圖”所操控的。在昭和天皇初次訪問美國之際,也有批評稱“這是一次充滿政治性意味的國外訪問,憲法的條文被視作瞭一紙空文。”
據悉,以天皇戰後公開行為的增多為背景,對憲法及天皇的相互關係較為瞭解的知名教授橫田耕一解釋稱,“通過忙於公務的形象,天皇希望給予民?良好印象,同時也希望大傢可以藉此銘記戰前天皇的姿態。而民?也會在感激天皇言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國民意識。”但是,以天皇意欲生前退位為契機,在憲法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討天皇的公務範疇將成為今後的一個重大課題。